此次卫生部列入新资源食品的人参特指人工种植人参,不包括市场上众多所谓“野生”人参。实际上,早在西晋时期,我国就开始种植人参,距今有1600多年历史。目前,吉林省的长白山区是世界最大的人参产区,人参栽培总面积近几年稳定在3500万平方米左右,年产成品人参4000吨左右,出口量占世界市场份额的六成。
有人会疑惑:如今都倡导纯天然,为何人工参被列入新资源食品呢?专家表示,大家对野山参和人工参的认识一直都有误区。从功效说,目前人工种植的技术已可以保证让人参中的抗癌活性等有效功能因子最大化,认为野生人参价值高于人工种植参的看法并不准确。强调人工参才可入食,主要是因为人工人参可更好掌控性能、把握来源,在作为食物的安全性上,野生参要次于人工种植人参。
新规出台,对人参产业是重大利好。消息称,人参入食消息发布后,吉林省人参价格大涨。一年前每公斤才200元的人参,如今已涨到每公斤400元。被称为“中国人参之乡”的吉林抚松县,目前已确定25户试点企业,对人参的深加工、人参食品新产品进行研发,目前已上报人参饼干、人参饮料等140个人参食品品种。
原本神乎其神的人参,就此走下神坛,接受市场检验。
人参食品安全吗?
尽管民间一直将人参以泡酒、煮粥、煲汤等形式食用,但官方却谨慎许多。上世纪60年代,在医院开人参必须要经过主任医师亲自开处方才能拿到人参,原因在于人参这味药,药效非常大,老百姓根本无法自己把握药量。2002年,卫生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人参被列入《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中,被局限于药品和保健品范围,凡是以人参为原料的制品不能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
国内外学者都非常重视人参的安全问题,长期以来的研究结果证明科学服用人参是安全的。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国家早已把人参作为食品应用。2009年,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第32届大会审议通过了《人参食品》国际标准,规定人工种植人参可用于食品。
2012年,卫生部会同农业部、食品药品监管局、中医药局等部门组织多学科专家开展了人工种植人参的相关论证工作,组织医学、中药、农业、食品等方面专家对人工种植人参的安全性、活性及营养成分、不适宜人群等方面进行审核,认为健康人群按照食用限量食用人工种植人参是安全的。因此,批准人参作为新资源食品。
专家介绍,我国食用人参的历史悠久,使用方法也很多,可以直接服用,可以单方服用,也可以与其他药材配伍使用。但不论哪种方法,都要掌握一个原则:科学服用。作为食品或保健食品应用,最为安全有效的服用量为成人每天服用人参不超过3克,鲜人参不超过10克,且坚持周期性长期服用效果最佳。但也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服用一段时间后,出现口干舌燥等现象,可暂停2-7天后,再继续服用。